如今,电子猫眼、可视门铃等智能设备走进了千家万户,它们集门铃、监控、录像等多功能于一体,还能进行云存储,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和安全感,但对于“被入镜”的邻居来说,是否会侵犯他们的隐私权?邻居们的隐私保护“界限”在哪?近日,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因可视门铃引起的纠纷案。
50多岁的孙女士与30多岁的翟女士是住在同一单元的对门邻居,翟女士称,自从2007年拿到房子后,孙女士就把自家狗放在楼道饲养,双方就此多次协商无果。2020年,翟女士入住后,im电竞官网双方又因为花坛使用和楼道堆放物品等公共空间占用问题有过分歧,矛盾进一步激化。
翟女士称,自家门口经常会有垃圾、狗便,多次找孙女士沟通,但孙女士拒不承认。无奈,翟女士决定安装可视门铃实时查看门前情况。2021年初,翟女士在入户门上安装了可视门铃。后于2022年7月、8月分别在室内临窗处和楼道各装一个监控摄像头。
这下,孙女士坐不住了。她认为,可视门铃的人体红外感应触发功能会自动启动录音录像功能,并上传云端,自己和家人及朋友到访就会时刻暴露在监控下,严重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孙女士遂将翟女士诉至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要求拆除可视门铃、室内监控以及楼道监控。
案件审理过程中,孙女士提交了可视门铃、室内监控和楼道监控的照片,以及在网上查到的翟女士家同款可视门铃截图和可视门铃说明书,以证明该可视门铃具有“智能人脸识别”“180度超广角”“自动人体侦测”“云存储”等功能。
翟女士辩称,im电竞官网孙女士一家曾用鞋底敲打自家门锁、用胶带粘贴门铃摄像头,自家可视门铃录制视频只有10秒左右,安装是为自身安全的“无奈之举”,而且,孙女士家也同样安装了带有抓拍功能的猫眼门锁。
孙女士承认自己确曾有过过激行为,im电竞官网但自家门锁不会自动拍摄,需要手动操作才能录制,并不会侵犯翟女士家人的隐私。
经昌平法院现场勘验,孙女士与翟女士两家存在争议的可视门铃的拍摄范围为房门正前方区域;楼道摄像头的拍摄范围为门口区域和邻接部分楼道台阶;室内摄像头的拍摄范围为楼外花坛区域。
昌平法院经审理后认为,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公民进出住宅的信息、访客信息等与家庭和财产安全、私人生活习惯等高度关联,应视为具有隐私性质的人格利益,应受法律保护。本案中,翟女士为了自我防范而加装可视门铃和摄像头,但可视门铃及摄像监控系统确实可以记录孙女士及家人的出行信息及家庭人员情况,侵害了邻居正常生活的安宁。翟女士虽是出于防卫和取证的目的,但不能作为实施侵权行为的阻断因素,她可通过合法手段或向小区物业或公安部门寻求解决途径。最终,法院判决翟女士一家拆除防盗门监控可视门铃系统、室内监控以及楼道监控。
昌平法院法官表示,正常情况下,购买、安装、使用可视门铃、电子猫眼等智能设备的前提是不能损害公共利益和其他人的合法权益。
安装需要经过邻居同意吗?民法典第1032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因此,相邻住户在家门外的公共走廊安装摄像头不应超出合理界线,安装前尽可能提前与相邻方做好沟通,合理确定摄像头的位置、高度、朝向和监控范围,避免侵害他人不愿被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和私密信息。
如何判断摄像头是否侵犯他人隐私?如果拍摄范围及内容为不特定多数人,没有涉及特定少数人的信息,拍摄范围及内容不具有私密性,通常难以认定涉及他人隐私;反之,则涉嫌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实施侵权行为的阻断因素有哪些?实践中,安装摄像头阻却侵权的理由一般有两种:一是行为人安装摄像头是出于重大社会公共安全或公共利益需要;二是行为人安装摄像头的范围及拍摄内容事先征得了他人同意。(记者 徐艳红 通讯员 牟文洁)